clock December 24,2023


(圖/ 國科會)

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(國科會)持續推動跨國防災合作交流,10月28日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舉辦「2025國際防災創新研習營:AI世代下數位化防災治理」,來自14個國家共35位專家學者及國際學員齊聚臺北,分享環境監測、風險評估、早期預警與決策支援的實務經驗,期望以科技與跨域合作應對日益複雜的災害風險。

國科會科國處處長李旺龍表示,國科會自2004年起補助國際防災訓練營,推廣臺灣防災科研成果並展示其應用價值。他強調,面對快速變化的災害型態,需以大數據及具學習能力的AI模型結合大規模運算,將防災從被動應變轉向前瞻治理,累積社會韌性。

MGBOX


(圖/ 國科會)

研習營邀請多位國際與本地專家主講,包括菲律賓前環境部部長Antonia Yulo Loyzaga、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吳逸民、美國災害管理和人道援助卓越中心安全合作主管Clyde Louchez、美國太平洋災害中心應用科學總監Joseph Green、韓國國家災害管理研究院資深研究主任Do-Woo Kim、日本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副教授Bruno Adriano及慈濟基金會執行長特別助理陳祖淞。議題涵蓋地震快速衝擊評估、極端降雨與淹水預測、遙測與物聯網資料治理、社會脆弱度分析,以及AI在災時決策輔助的應用案例,展現臺灣與國際在災害監測及決策支援上的成果。

研習營為期4天,安排主題演講、專題論壇及實務參訪,包括災防科技中心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,讓學員理解臺灣跨部會協調流程及防災系統運作。災防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表示,中心以「資料即服務」、「模型即服務」、「運算即服務」為架構,持續優化從感測到決策的防災鏈結,並將技術與在地情境對接,形成具體行動藍圖。他指出,AI雖能提升預測與判斷效率,但仍須兼顧資料品質、模型實用性及展示介面,以縮短預警到行動的時間差。

國科會與災防科技中心表示,本次研習營以AI、資料與模型為核心,透過跨域夥伴協作展示防災研究與減災技術應用成果,期待促進更多區域合作與經驗分享,為應對極端氣候與複合型風險的未來,注入持續韌性與動能。

國立中正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資訊

鋒爆新聞

(文/ 呂佳佳)

關注我們

你的選擇?

vote-image

2025台灣跨年 哪裡過?

0%
0%
0%
0%
50%
0%
0%
50%
0%
0%
0%
0%
0%

Top Catego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