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議多年! 美國環保署考慮禁用「引擎自動啟停」系統
近日,美國環保署(EPA)提出一項新規草案,計劃禁止新車配備「引擎自動啟停」(Auto Start-Stop)技術,理由是該技術可能「實際增加車輛的長期油耗與排放」。這項提案若通過,將衝擊全球汽車產業,尤其歐、日系品牌多款標配此技術的車型可能需重新調整設計。
技術原理與爭議
「引擎自動啟停」系統會在車輛暫停(如等紅燈)時自動關閉引擎,踩油門時再重啟,原意是減少怠速時的燃油消耗與碳排放。自2010年代起,此技術已成許多新車的標配,尤其在歐洲市場普及率更高。
自動啟停按鈕 - 會消失嗎? (示意圖-翻拍自網路)
然而,美國環保署研究指出:
長期效益存疑:頻繁啟停可能增加引擎磨損,導致後期油耗上升。
駕駛體驗差:重啟時的延遲與震動常引發消費者抱怨。
真實排放未改善:部分車型為補償啟停動力落差,反而調高怠速轉速。
車廠反彈:技術已迭代 禁令恐阻減碳進程
多家車廠透過「汽車創新聯盟」(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)反駁,強調新一代啟停系統已優化流暢度,並搭配48V輕油電系統降低負面影響。豐田、福斯等品牌更警告,若禁令實施,短期內恐難找到符合排放法規的替代方案。
台灣市場影響有限?
台灣現行法規未強制要求啟停技術,但進口新車多沿用原廠標配。業內人士分析,若美國禁令生效,國際車款可能同步調整規格,未來台灣消費者購車時「啟停功能」選項可能減少。
下一步:公眾諮詢與產業角力
EPA將展開60天公眾意見徵詢,車廠與環保團體的攻防成關鍵。部分專家建議改採「駕駛自選開關」折衷方案,而非全面禁用。最終結果預計2025年底前公布,屆時將牽動全球汽車技術發展方向。
相關新聞
你的選擇?

2025台灣跨年 哪裡過?
0%
0%
0%
0%
50%
0%
0%
50%
0%
0%
0%
0%
0%
追蹤熱門新聞
訂閱我們